離心泵的工作原理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5-31點擊量:139
1、離心泵的工作原理
離心泵的葉輪安裝在泵殼2中,并固定在泵軸3上,離心泵軸3由電機直接驅動。液體吸入口4與離心泵殼中/心的吸入管5相連。液體通過底閥6和吸入管進入泵。離心泵殼上的液體出口8與排放管9相連。
離心泵啟動前,離心泵殼內充滿待輸送的液體;啟動后,葉輪由軸帶動高速旋轉,葉片之間的液體也須隨之旋轉。液體在離心力的作用下,從葉輪中/心拋向外緣獲得能量,高速離開葉輪外緣,進入蝸殼離心泵殼。在蝸殼內,液體由于流道的逐漸膨脹而減速,然后將一部分動能轉化為靜壓能,然后以較高的壓力流入排出管道,被送到需要的地方。當液體從葉輪中/心流向外緣時,葉輪中/心形成一定的真空。因為儲罐液位以上的壓力大于離心泵入口的壓力,液體被連續(xù)壓入葉輪。可以看出,只要葉輪不斷轉動,液體就會不斷被吸入和排出。
2.氣體結合現象
當離心泵殼中有空氣時,空氣的密度比液體的密度小得多,導致離心力較小。因此,儲罐上方的液位與泵吸入口的壓差不足以將儲罐中的液體壓入泵內,即離心泵沒有自吸能力,使離心泵無法輸送液體。這種現象被稱為“氣體束縛現象”。
為了給離心泵注入液體,通常在吸入管的底部安裝一個帶濾網的底閥,這是一個止回閥。濾網的作用是防止固體物質進入泵內,損壞葉輪或妨礙泵的正常運行。